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

【模型】MG Strike Gundam ver. rm

【模型】MG Strike Gundam ver. rm

  本次的作品是MG Strike Gundam ver. rm,是重新修訂設定稿的Strike Gundam。

  不同於前作的MG版本,此版本的身形更加修長,並且增加了噴射口等處的細節。

   武器配備較單純,除了飛行背包之外,僅附上光束劍、破甲者小刀、光束槍、盾牌。

  但隨盒附有發射地台、穆與煌的人物模型,以及全備型Strike的零件。

  骨架全為ABS塑膠,有點害怕斷裂而未加以上色。(反而田宮墨線漆咬壞了手部零件)

二號機持小刀的姿勢


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

【模型】MG Turn X

  近來中和某模型店的MG Turn X特價中,出乎意料的僅一千元,就趕緊入手了。

  全機以噴漆上色,機體顏色改為銀色;因想試著做出劇中奈米機械的回覆系統,又聯想至魔鬼終結者中的液態金屬人,就以銀色為主,順便試試許久沒用的Gunze super sliver。

  由於整個機體顏色亮度增加,背部則使用紫色與鋼彈藍混合,讓原先的深藍色更亮些。 


  
放置櫃中

近拍,中間的X傷痕同樣是利用隨盒附的貼紙

附贈腳架,可組裝成全攻擊模式

2015年5月24日 星期日

《紐約哈哈哈》,魯蛇之光

《紐約哈哈哈》(Frances Ha, 2013)的DVD硬殼背後文宣寫著:「七年級生的後青春成長紀事」,我很喜歡這介紹詞,只因為「後青春」似乎標記了屬於我這世代的徬徨與無助。

七年級,以民國紀年的頭文字指出1981-1991間時代的人。影片中主角,年輕的女舞者法蘭絲大概與我的年紀相去不遠(在電影中,她27歲)。法蘭絲遠離家鄉,在紐約追求自己的夢想與期望(像是日本年輕人的上洛、台灣年輕人的台北)。她在大學畢業後,尋求擔任正式舞者的機會潛伏在舞團,但位置不上不下,既無法成為正式舞者,卻也能承擔教授孩子技術的教師。


2015年5月21日 星期四

關心,微妙的惡意


  我生活的平庸、凡俗、毫無獵奇之處,走在平淡乏味的日常,沿途上學、返家、讀書、瀏覽網頁;與人的交流如同旱夏的溪水,疏疏落落,薄得露出期間的礁石,表面讓人感到生硬而乾癟。

2015年5月19日 星期二

遊牧民族是不會積累書的

楊照在臉書上發了一篇文章,[1]氣憤地訴說新北市文化局的無禮。文化局想要仿照谷阿莫[2]製作「五分鐘讀經典」的影片,藉此推廣民眾閱讀經典。文化局找上了楊照,想請他推介幾部經典,恐怕也是想憑藉楊照的名氣去宣傳(楊照曾在誠品主講一系列經典課程)。楊照對此批評了一番,痛罵文化局的無知。但楊照的文章有兩個部分,讓我讀了有些感觸:

我相信,仍然相信,紙本書才是閱讀的正統,無法被電子書取代。/紙本書有而電子書沒有的,其中一項是時間性,或說時間感。紙本書有新有舊,書會隨著時間變舊,也就是書跟我們活在同樣的時間消蝕中,即使印了同樣內容的書,新書和舊書就是不一樣,尤其是自己擁有過、讀過的舊書,那裡面自然烙刻了時間和記憶。

谷阿莫的方式只適合處理爛片,你們真的都不懂嗎?你們這樣對得起書,對得起圖書館這項人類文明事業嗎?

我在小時候也擁有對紙本書的迷戀,與藏書的幻想,是幻想而不是夢想,因為在長大之後就幻滅了。

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

網路空間與雜居的恐懼

美河市共購宅居民要求蓋隔離牆,[1]劃分原住戶與社會住宅的居民,這事件反映了什麼事情?部份的居民意識到「陌生人」為恐懼的存在,如鮑曼(Z. Bauman)的觀點:與未知的陌生人交往,形成他們駭怕的起因。陌生人引起稀奇古怪、反覆無常與不確定性的恐懼,由於無法確定陌生人的意圖與行動,因而懼怕陌生人打亂原有的生活,對生活的想像變得極具不確定性,難以維持自身世界的完整。

這展現在當代城市中林立的封閉社區。進入社區前,必須在邊界的關卡接受檢查,登記參訪者的身分、來訪時間與動機,甚至藉由守門人的遠端告知,使人們能夠提前準備;而避免被突然響起的門鈴聲或敲門聲驚嚇,打亂原有的生活。

避免此一恐懼,主動在空間中劃出外與內的邊界:「在空間中,劃分邊界是為了創造並保持一種空間秩序(spatial order)」[2] 。受邀進入空間者,必須在邊界的過境關卡取得相應的身分;對入場者的篩選,首先是向人群進行分類與區別,入場者被要求滿足於空間所需要的期望與表現;而在某一定程度上,入場者的行動是可供預估的,可以確保共同享有此一空間的人的安全感。空間的區隔通過共同的屬性,選擇具有相似習慣(habits)的群體,在混雜的空間建構出「相似性共同體(community of similarity)」[3];因此,為了區分人群,確認身分成了先要條件。[4]

        身分駁雜的網路空間,同樣引起對陌生人的恐懼。